訓練這門學問無法光靠直覺和蠻干,舉例來說,如果你家狗狗在客廳便便,你把他抓過來,指著便便,甚至把他的鼻子按在便便上,生氣怒吼:誰讓你在客廳便便的,為什么不上廁所!然后海扁他一頓,讓他漲個教訓,下次才不敢再亂便便,這種處理屬于人類的直覺反應,狗狗不見得學習到你想要他做的事,所以很少有狗狗因此學會了到哪兒便便,奇特的是,盡管這個方法不是很好,大家仍然口口相傳、如法炮制,甚至很多訓犬視 頻也教人這么做。
唯有動腦筋,依循訓練原理才能夠更好訓練,靠著直覺及蠻干只會勞神費時,苦的不止是訓練的一方,也苦了被訓練者。
現代教育在心理學家的精心設計下,已發展出一套玩的教育哲學,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寓教于樂。寓教于樂不僅能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樂趣、樂于學習,也可從玩樂過程中,很快速的領悟出完成目標的方法,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。
拜科技進步之賜,不論是在研究方法的日益純熟,或是在研究輔助工具的日益精良,利用這些純熟的研究方法與精良的輔助研究工具,人類逐漸揭開動物對刺 激所產生的心理與行為回應的神秘面紗,再將研究成果應用在訓練上,并產生良好的效果。因而,訓練動物在今天已成科學領域。
有些主人會發現,自己的狗狗只要聽到塑料袋發出的莎莎聲音,就會立即蹲在腳邊等零食。檢討其原因,是因為狗狗主人,常常從便利店或寵物店買回狗狗零食。在打開塑料袋的時候會發出莎莎的聲音。于是,狗狗逐漸養成在聽到莎莎聲音的時候,就會聯想到有食物吃了,所以就會立即蹲在腳邊等零食。同樣的,如果狗狗主人每天都會幫他帶上牽引帶,帶他出去散步,讓他享受愉快的生活。經過一段日子后,這只狗狗聽到主人(甚至家中任何人)拿起牽引帶的聲音,就會很主動的靠到主人身邊,樂意接受主人系上牽引帶。因為牽引帶的聲音代表要出去散步了。塑料袋的莎莎聲音代表有好吃的了。